有的人一出生含着金汤钥匙,但谁也不能保证荣华富贵会永远相随她,明天是什么样谁也说不清。
一个拥有仙姿玉色的美人,一个原本出身于官宦世家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
一个从小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着丫鬟伺候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小姐。
豆蔻年华进入风月场所
有朝一日这个美人从人人艳羨的千金大小姐沦为任人践踏的歌妓,从爹娘疼爱的宝贝女儿变成靠强颜欢笑取悦男子的风尘女子。从懵懂的豆蔻年华便进入风月场所
曾经有多风光无限,现在就有多落迫,或许比落迫还要糟糕。
面子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之前看过一篇小说,小说中的男主角曾经也是富甲一方的少爷公子哥,一次公子哥在一次赌博输掉他爹所有的钱财,百亩土地,祖屋。从富甲一方的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连吃穿都成问题,为了生计不得放下那所谓的面子去找工作,为了找到一份工作他把以前那些人对他恭维的说的话都用尽了,才讨来一份差事。
这名官宦世家气质不凡的美人面对这天壤之别的生活落差十分的不适应,曾经是別人看她的脸色生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现在是她看别人的脸色生活,她不得不放下面子放下身段露出虚伪的一笑讨好别人,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放下脸上的假面具一个人在那静静发呆,推开窗户,看着窗外迷蒙的月色,想起远方的家人,不知不觉中让眼泪迷蒙了她的眼睛,到了白天又得带上假面具强颜欢笑取悦别人,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不知何时才是个头。
谁能了解她的遭遇,谁能了解她的那一颗心,谁能把她从火坑里解救出来。
要想脱去乐籍的身份,一个是靠她的父母来赎她,但她想起她的爹娘,她们都自身难保,当初便是她爹犯了事,动了不该动的心思,挪用了公家的钱财最为被查到,而她爹又无力偿还,便把这个美人卖到了这从大唐开始便出了名的红灯区长安平康坊。她爹犯下的事,挪用公款时是全家一起用的,但出了事却让这个女孩一个人来还债。
还有一个方法便是嫁给官吏或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但以她现在卑微的身份那些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哪里会看得上她呢?在她看来这个希望是渺茫的。
这名美人在悲情绝望之余写下了一首字字泣血的诗句
奴本是明珠擎掌,怎生的流落平康?
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
三春南国怜飘荡,一事东风没主张,添悲怆,那里有珍珠十斛,来赎云娘!
这个生于元代的美人真氏哭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写下的绝望悲情之诗,或许只是吐槽下,要想脱离这娼妓身份跳出这火坑谈何容易,希望是多么的渺茫。
这万分之一的希望降临到美人身上了
这名美人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一个贵人,就这一次的偶然相遇,她生命中的这个贵人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她几眼便改变了她的人生轨道,把她从那火坑中救了出来。
这个略施粉黛姿色不凡又略显青涩的女子不同于其她那些浓妆艳抹的风情女子。这个女子身上总显得与那些女子不同,好像与这风月场所显得格格不入。这名女子引起了姚的好奇心,想知道这个女子从哪里来为何来到这烟花之地。最后这姚嬘听过真氏的一番诉说后,帮她脱掉了乐籍改为原籍。
这个文人能救她,或许是出于恻隐之心但更大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她是真德秀的后代,真德秀宋朝理学家,著有《真文宗公集》《大学衍义》其中《大学衍义》是元、明、清三朝皇族学士必读之书。真德秀还有个拿得出手的徒弟,大宋著名法医宋慈曾拜真德秀为师。
这姚燧不想理学家的后代落入如此下场便为其帮忙脱了乐籍的身份。他当时可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姚嬘当报请当时的宰相三宝奴,为真氏脱去乐籍的身份,这三宝奴以为这姚嬘看上了真氏要纳她为妾,很快便为真氏脱去了乐籍的身份。
这姚嬘不光救了她,还把这名美人收为义女,为其择得良缘。
姚嬘对美人是喜欢的,此喜欢非彼喜欢,她喜欢美人的才情又怜惜美人的遭遇,这个美人虽沦落风尘却有一颗不染污泥的心,有着一丝才华,美人的年龄和也他女儿年纪差不多,姚嬘便把这名美人收作义女,还为陪了丰厚的嫁妆,嫁给了一名小史,婚后生下一子,小史也是个潜力股,从小史慢慢混到翰林院,从此美人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古代像真氏这样在平康坊的美人很多打扑克又叫又喊疼的软件,但那些美人的命运多以悲剧告终,像真氏这样运气好的女子少之又少。
真德秀美人乐籍姚嬘女子发布于:山东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